立斋先生枉视之,则曰∶“此胃虚不能纳,脾湿不能运,病在戊巳,深且久,兼木气所乘脱,服攻治之药,则殆矣。阳主动,阴主静,寤则魂魄志意散于腑脏,发于耳目,动于肢体而为人身指使之用;寐则神气各归五官,而为默运之妙矣。
一小儿饮食多即吐,余用五味异功散愈之。一女子年十四,患注夏,经行之后,发热晡热,烦躁作渴,面赤脉洪大,按之如无,此血脱发躁,先用当归补血汤四剂;又用八珍汤而安。
一小儿泻而大便热赤,小便涩少。余谓属形病俱虚,当补中气。
热入小肠,则小便出血。后乳母感寒腹痛,食姜酒之物,儿大便秘结,兼便血,仍用清胃散,每日数匙而愈。
色淡白乃脾虚泄泻,乳食不化,用六君子汤调补中气。泻青丸治急惊发搐,眼赤睛疼。
以详言之,当分六经、五脏,及痰、食、劳、暑、鬼、瘴之不同,邪中三阴之各异。一小儿颅解足软,两膝渐大,不能行履,用六味地黄丸加鹿茸治之,三月而起。